7月24日至25日👩🔧,彩神-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黄土湿陷性微观结构研究”社会实践团队进行试验的准备工作👃🏻,并开展第一次试验。本次试验由2020级土水海三班班主任武科进行线上指导,由队长张智棋进行流程指挥📵。

7月24日上午9时♊️,社会实践团队全体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团队全体成员在队长张智棋的指挥下进行试验材料如试验黄土、土力学试验器材的清点工作👌🏽。其次,进行黄土的湿度区分预实验,在预实验后团队成员决定设立以5%为梯度🤾🏽、从5%到50%的10组对照观察试验。最后🕝,由王玟玟向团队成员介绍25日的试验流程,并由朱远哲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补充🏃🏻♂️➡️🌆。
7月25日上午9时,团队全体成员于山东大学山东高速集团工程技术中心集合。本次试验邀请山东大学博士生学长李修浩进行电子扫描显微镜的操作教学。随后,在正式的试验过程中,罗辉等同学在学长的指导下开展对原状烘干黄土的观察🔏。

电镜扫描时👰🏽♀️,先将SEM图像放大到50倍视野🧑🏽🚀,对图像进行整体的微结构状态,观察后选取颗粒清晰,无放电的区域🤵🏿,再将图像分别放大到200倍🙅🏿♀️,500倍🧙🏻🏏,800倍,1000倍等中等倍数区,进行土体结构的定性分析。最后选取典型区域,将SEM图像◼️,放大到1500倍或2000倍🪓,用于微观结构的定量分析🌹。

当原状黄土放大至1500倍时🤟🏼,从显微图像上可观察到原状黄土具有清晰的骨架轮廓👆🏻,骨架颗粒多为不规则粒状🙋。孔隙可清晰辨认接触关系🗳,主要为支架接触,其次为镶嵌接触等。
土建与水利学院“黄土湿陷性微观结构研究”社会实践团队在本次的试验过程中收获颇丰,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文/张智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