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CLEER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总决赛在线上成功举办。经专家评审,我院研究生高益凡🏊🏼♀️、周志浩、王梦雅😿、刘晓林、郭涛团队斩获一等奖,李召峰教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本届赛事以环境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未来人居技术等前沿技术打造的具有社会意义和产业价值的作品,发掘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项目。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择优,最终共评选出冠亚季军各1名⚽️、一等奖15名🧑🏼🦱、二等奖100名、三等奖423名、优秀指导教师30名以及优秀组织奖52名。
在李召峰教授的指导下,获奖团队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导向𓀗,响应“双碳”战略部署,着力破解公路建设与运营所带来的多类型路域废弃物难利用等突出问题,建立了多源固废“协同利用-余热重构-尾气处置”三位一体的特色理论与技术体系,突破了传统固废资源化利用思路和模式,研发了绿色高附加值赤泥基系列绿色低碳胶凝材料,以新材料推动节能减碳,终端产品成功应用于交通、矿山等多个领域💁🏿♂️,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该团队近年来在环境岩土工程材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承担了多源路域物质资源的公路全结构高掺量高值化绿色利用技术、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制备土木功能材料关键技术与示范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基础扎实,科研成果显著🚣♀️。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响应国家号召🔖,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围绕“智慧双碳,创享未来”的创新主题,通过竞赛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双碳”战略理念的认识🪱,提升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调动研究生参与“双碳”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大高校与社会之间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而让科研项目及团队的成果获得转化及孵化,助力实现“3060双碳”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从初赛一路走来,我院参赛团队脚踏实地🙏、勇于拼搏,最终在总决赛大放异彩🧎🏻➡️🚺。我院研究生应向获奖团队学习,发扬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秉承坚毅顽强的科研意志,承担我们这一代土建人的责任,以科研为笔为国家和民族书写新的青春篇章!
文字|图片/张思遥、高益凡